黑龍江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doc
《黑龍江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黑龍江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doc(25頁珍藏版)》請在得力文庫 - 分享文檔賺錢的網站上搜索。
1、黑龍江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 2020年)目 錄序言:為每個人的終身發展奠基,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務一、總體戰略(一)指導思想和工作方針(二)總體目標和戰略部署二、發展任務(一)德育: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首要任務(二)學前教育:構建以政府為主導的發展新格局(三)義務教育:開創優質、均衡、公平發展新局面(四)普通高中教育:推動優質、多樣、特色發展(五)職業教育:構建發展型技能人才培養新模式(六)高等教育:以高教強省建設為載體提升教育質量和服務水平(七)繼續教育:構建靈活開放的終身教育體系(八)民族教育:促進民族人才成長和民族團結進步(九)特殊教育:為殘疾人更好融入社會創造條件三
2、、體制改革(一)人才培養體制改革:堅持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二)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樹立人才培養與選拔的正確導向(三)建設現代學校制度:建立符合教育規律和學校特點的管理制度(四)辦學體制改革:堅持公益原則,提高辦學效益(五)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提高公共教育管理服務水平(六)擴大教育對外開放:提升教育國際化水平四、保障措施(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二)保障經費投入(三)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四)推進依法治教(五)重大項目和改革試點(六)加強組織領導實 施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精神,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規劃綱要。序言:為每個人的終身發展奠基,為全面建
3、設小康社會服務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承擔著神圣的歷史責任,寄托著每個家庭的美好期盼。強省必先強教。黑龍江省委、省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教育,充分發揮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作用,大力實施“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教育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特別是近年來,緊緊圍繞“八大經濟區”、“十大工程”建設發展戰略,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著力實施“科教人才強省富省工程”,有力地推動了全省教育事業更好更快發展。教育投入大幅度增長,辦學條件顯著改善,教育改革逐步深化,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明顯提高,現代國民教育體系漸趨
4、完善,教育公平邁出重大步伐。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全面實現,進入以標準化建設為主要載體全面提高質量和促進均衡發展的新階段;高中階段教育規模迅速擴大,發展瓶頸問題得到有效緩解;職業教育快速發展,辦學活力進一步增強;高等教育綜合實力顯著提升,高教強省建設初見成效。教育發展極大地提高了勞動者素質,推進了科技創新、文化繁榮,為全省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重大貢獻。今后10年,是黑龍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面對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進程加快的新形勢,人口、資源、環境壓力帶來的新挑戰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新要求,我省要又好又快、更好更
5、快發展,加速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需要提高勞動者素質,更加迫切需要人才和科技的支撐。雖然全省教育發展態勢良好,但還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還不能滿足人民群眾對接受良好教育的強烈期盼。教育觀念相對落后,內容方法比較陳舊,中小學課業負擔依然過重,素質教育推進困難;區域、城鄉、學校之間教育發展不平衡,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高,農村教育依然薄弱;學前教育發展相對滯后,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繼續教育比較薄弱,終身教育體系還不完善;人才培養結構還需優化,創新型、實用型、復合型人才緊缺,教育教學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教育體制機制不夠完善,辦學活力亟須增強;教育投入不足,教育優
6、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實。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全省上下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為每個人的終身發展奠基,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務”作為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核心理念。為每個人的終身發展奠基教育必須堅持為人民服務,以育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辦好每一所學校,關愛每一名學生,著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積極關注社會各類群體的終身學習需求,為每個受教育者成長、成才、發展提供更為平等、優質、多樣的學習機會,為每個人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務教育必須堅持為現代化建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特別是全省“八大經濟區”、“十大工程”建設服務,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充分發
7、揮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引領等方面的作用,以人才培養為主線,提升人力資源開發水平,提高國民整體素質,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創新創業人才,努力使人才供給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人才培養結構與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相適應、科學研究與創新體系建設和產業轉型升級需要相適應,全面提升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經濟社會發展,關鍵靠人才,根本在教育。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危機感,積極落實優先發展教育的戰略部署,主動應對日趨激烈的國際國內人才競爭,更加關注人力資源開發,更加關注人的全面發展,堅定不移地走科教人才強省富省之路。教育必須按照“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自
8、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堅持以育人為根本,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促進公平為重點,以提高質量為核心,以改善民生、服務發展為使命,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新跨越,為人的終身發展和龍江全面振興作出新貢獻。一、總體戰略(一)指導思想和工作方針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優先發展教育,推進教育現代化和學習型社會建設,努力建設人力資源強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育人為本、德育為先,遵循教育規律,著眼于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發揮教育整體功能,為實施國家戰略,
9、推動“八大經濟區”、“十大工程”建設,實現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提供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知識服務。工作方針。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優先發展。優先發展教育是黨和國家提出并長期堅持的一項重大方針。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優先發展教育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項基本要求,切實保證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財政資金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資源優先滿足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需要。充分調動全社會關心支持教育的積極性,共同擔負起培育下一代的責任。完善體制和政策,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不斷擴大社會資源對教育的投入。育人為本。人力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教育是實現人的
10、全面發展和開發人力資源的主要途徑。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努力培養和造就數量充足的高素質勞動者、各類專門人才和一批拔尖創新人才。改革創新。教育要發展,根本靠改革。要以體制機制改革為重點,鼓勵各地和學校大膽探索和試驗,加快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步伐。創新人才培養體制、辦學體制、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質量評價和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建設現代學校制度。加快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對高質量多樣化人才需要與教育培
11、養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眾期盼良好教育與資源相對短缺的矛盾、增強教育活力與體制機制約束的矛盾,為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大動力。促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教育公平的關鍵是機會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權利,重點是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扶持困難群體,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向農村地區、邊遠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傾斜,加快縮小教育差距。教育公平的主要責任在政府,全社會要共同促進教育公平。提高質量。樹立科學的質量觀,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要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根本標準。樹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注重教育內涵發展,鼓勵學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出名師,育英才。
12、建立以提高教育質量為導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把教育資源配置和學校工作重點集中到強化教學環節、提高教育質量上來。執行教育質量國家標準,建立健全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整體素質。(二)總體目標和戰略部署總體目標。到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率先進入人力資源強省行列?;酒占皩W前教育,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0%左右;高質量、高水平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總體實現均衡發展;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5%左右,保持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規模大體相當;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毛入學率達到65%左右。優質教育資源總量進一步擴大,配置更加合理,更大限度地滿足
13、人民群眾接受優質教育的需求。堅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建成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縮小區域差距。教育的層次類別結構、學科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結構進一步優化,信息化、國際化程度明顯提高,現代國民教育體系更加完善?;拘纬蓪W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協調發展,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溝通,職前教育和職后教育相互銜接,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緊密結合,覆蓋人的不同發展階段和滿足社會不同群體需求的終身教育體系,促進人民群眾學有所教、學有所成、學有所用。全社會教育資源得到充分開發和利用,人人學會終身學習,終身享有教育機會。從業人員繼續教
14、育年參與率達到5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數達到600萬人,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1.3年,其中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達到24%;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5.2年,其中受過高中階段及以上教育的比例達到91%。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深化改革,健全充滿活力的教育體制機制,辦出具有龍江特色、較高水平的現代教育。專欄1: 教育事業發展主要目標指 標2009年2015年2020年學前教育幼兒在園人數(萬人)42.56580學前一年毛入園率()92.39698學前三年毛入園率()43.46580九年義務教育在校生(萬人)324.4315310鞏固率()999999高中階段教育在校生
15、(萬人)1108582毛入學率()83.79095職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萬人)493837高等職業教育在校生(萬人)1819.521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萬人)99.89592全日制在校生(萬人)768389其中:研究生(萬人)5.26.67.8毛入學率()31.25065繼續教育從業人員繼續教育(萬人次)4808401020專欄2:人力資源開發主要目標 指 標2009年2015年2020年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數(萬人)330480600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9.510.511.3其中: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11.71824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3.614.
16、715.2其中:受過高中階段及以上教育的比例(%)75.290.491 戰略部署。全省教育改革和發展要聚焦主題、重點突破,項目引領、整體推進,改善民生、促進和諧,提升能力、服務發展。聚焦主題、重點突破。圍繞“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這一戰略主題,在若干領域實現重大突破:堅持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建設高素質教育人才隊伍,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推進教育國際化、信息化,促進教育現代化;構建完善的終身教育體系,滿足個人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要;推進體制機制改革,為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大動力。項目引領、整體推進。圍繞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目標任
17、務,瞄準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集中力量組織實施一批具有戰略意義的發展項目,牽動各項改革和發展任務的落實。著眼于現代化建設對人力資源的需求和教育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統籌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各級各類教育之間、教育規模結構質量效益之間的關系,正確處理局部與全局、當前與長遠、發展與服務的關系,整體推進各級各類教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改善民生、促進和諧。圍繞省委、省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重大部署,充分發揮教育對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的重大作用。落實國家基本教育政策,努力擴大并合理配置優質教育資源,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的期盼。解決人民群眾子女“入園難”問題;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
18、利;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促進殘疾學生就業創業和更好融入社會;建立和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體系;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實現各級各類教育全覆蓋。提升能力、服務發展。圍繞經濟社會發展整體需要,積極調整人才培養結構,著力提升人力資源開發水平,加快培養適應“八大經濟區”、“十大工程”建設需要的大批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完善知識創新和知識服務體系,推進教育與科研、產業的緊密結合,促進高??萍紕撔潞统晒D化,發揮教育在區域創新體系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不斷提高服務國家、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二、發展任務(一)德育: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首要任務堅持德育為先。立德
19、樹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把德育滲透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貫穿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各個方面。豐富德育內容,創新德育方法,增強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努力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構建有效銜接的德育內容體系。加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加強革命傳統和理想信念教育,堅定學生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強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和以闖關東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北大荒精神等為主要內容的黑龍江優秀精神教育,普及國防知識,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民族情懷和改革創新精神;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培養學生誠信守法、團
20、結互助、崇尚科學、熱愛勞動、艱苦奮斗的良好品質;加強公民意識教育,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加強生態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學生尊重自然、健康生活、保護自我、關愛他人、適應社會。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成長規律,分別突出行為養成、情感體驗、道德認知和理想信念的教育重點,構建符合國家總體要求、具有黑龍江地域特點、分層遞進、大中小學有機銜接的德育內容體系。創新德育途徑方法和工作機制。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堅持知行統一,堅持教育、管理相結合,強化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創新思想品德課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
21、方法,增強德育課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落實學科德育滲透綱要,激活各學科的德育功能,使學生在學習知識過程中受到良好道德教育。強化德育實踐環節,促進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的有機結合,探索建立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社區服務的有效機制;推動有關企事業單位和社區參與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校外活動場所建設,豐富學生社會實踐教育資源。建設德育資源共享網絡平臺,拓展網絡道德教育空間,繁榮發展校園網絡文化,提高學生網絡媒介素養。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機制。推進文明班集體和和諧校園建設,發揮好共青團、學生會、少先隊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形成引領學生健康成長的校園氛圍;廣泛開辦家長學校,
22、加強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人才觀,發揮家庭教育在育人中的基礎作用;整合、開放、共享社會德育資源,公益性社會活動場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等社會資源免費向未成年人開放;加強輿論宣傳引導和文化市場管理,努力提供更多優秀精神文化產品和優質文化服務。完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輔導員、班主任的培養、選拔和發展機制,不斷提高德育工作隊伍思想政治和業務素質。(二)學前教育:構建以政府為主導的發展新格局加快普及學前教育。將學前教育作為發展教育和改善民生的重點領域,采取積極措施,加快普及步伐。到2015年,公辦幼兒園比例達到40%以上,在園幼兒數達到全省在園幼兒總數的65
23、%以上;到2020年,公辦幼兒園比例達到50%以上,在園幼兒數達到全省在園幼兒總數的75%以上?;酒占皩W前三年教育。重視03歲嬰幼兒教育,積極為嬰幼兒家長提供科學育兒指導、教育咨詢服務。落實政府發展學前教育職責。各級政府要切實擔負起發展學前教育的責任,把發展學前教育納入城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并舉的學前教育辦園體制;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理分擔機制,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幼兒入園給予補助。城市新建小區、舊城改造,要根據區域適齡幼兒規模,配套建設幼兒園。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積極扶持民辦幼兒園。鼓勵城鄉社區、企事業單位、公民個人以多種形式舉辦學前教育機構。制定學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黑龍江省 中長期 教育改革 發展規劃 綱要 2010 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