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題:童燕斌案例1.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教育專題:童燕斌案例1.doc(3頁珍藏版)》請在得力文庫 - 分享文檔賺錢的網站上搜索。
1、我不要折紙江北甬港幼兒園 童燕斌一、案例描述:“哇”安靜的活動室里突然傳來一陣刺耳的哭聲。我連忙從辦公室沖進去,看見妞妞在傷心的大聲哭泣,我跟帶班的老師說了聲,就把妞妞帶到了辦公室?!版ゆみ@么乖的孩子,怎么哭了?”“我不我”“你說的話,我聽不清楚。先不要哭了,你不哭了,我才能聽清楚你在說什么,對嗎?”“嗯?!辨ゆご饝?,開始使勁控制自己,不讓自己再哭。過了一會兒,我見妞妞的情緒穩定了不少,就又問起哭的原因。妞妞說:“我不想折紙?!痹瓉砣绱?,怪不得老師剛說下午要折紙,妞妞就放聲大哭了??墒且灿貌恢@么大聲地可呀?!版ゆ槭裁床幌胝奂??”“我學不會,不想折紙?!薄皩W不會,可以慢慢學,一次沒學會下次
2、還可以再學?!薄巴畚也灰獙W”妞妞又開始大哭起來。二、分析思考 妞妞是個很愛學習的孩子,但動手能力較弱,泥工、折紙等都做的不太好。上次妞妞學不會折紙,受到了老師的批評,可能使要強的妞妞對折紙產生了恐懼感??磥?,對于這種個性強、但心靈容易挫傷的幼兒,我們不能單純地用“批評”來解決,這樣不但不能讓他(她)們學會,而且可能使他們對學習產生陰影或者恐懼感,從而導致心靈的傷害,讓他們遠離學習。那我們該怎么教育引導呢?思考再三,覺得要從兩方面做起。首先,要從教師的教育觀、教育態度著手:1、明確幼兒的自身需要我們一直講,教學內容一定使要幼兒感興趣。但在30多個人的班級里,不可能讓每個幼兒都喜歡同一個教學內容,
3、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每個幼兒的變化,仔細觀察,每個幼兒是否喜歡這個活動,能否接受教師的教育方式,如果多數幼兒不喜歡,說明我們選擇的教學內容是錯誤的。如果多數幼兒都能接受,只有個別幼兒不喜歡或者不能接受,我們就要對這些幼兒進行單獨的教育,也就是常說的進行“個別教育”。鑒于妞妞的性格特點,我覺得很必要進行個別教育,而且要進行比較長時間的一對一式的“教育+引導”,消除她對折紙的恐懼感,在慢慢接受的基礎喜歡折紙,把折紙這項活動,變成自身的內在需要。最理想化的結果就是,一說要折紙,她就有種迫不及待的情緒表現。2、了解幼兒的現有水平每個幼兒的發展,都受到自身原有能力和潛在能力的限制。妞妞的語
4、言表達能力、繪畫表現力都很強,欠缺的就是泥工、紙工、科學小實驗等方面需要動手動腦的方面。因為動手能力的有限性,所以第一次折紙就失敗了。因此,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心中要非常確切的了解每個幼兒的不同水平,同時要進行分層次教育,對不同能力的幼兒要有不同的要求,使每個幼兒在自身的基礎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和發展。就像案例中的妞妞,教師在第一次的折紙活動中發現她能力較弱后,要及時的給她“開小灶”,以便補充不足的地方,讓她在現有水平上獲得一定的提高,而不是停留在原處,甚至產生厭學的不良情緒。3、體驗幼兒的情感空間妞妞是個愛學習、個性強、但心靈容易挫傷的孩子。她不要折紙不能簡單地歸類到不愛學習中,而是她的能力
5、無法達到老師的教育要求,這時候,她產生了恐懼的心里,一聽到要折紙就想起了上次的失敗經驗,所以脆弱的情感一下子就以“哭”的形式表現出來。妞妞的這種表現使我想到,我們作為教師,不但要關心幼兒的學習、生活情況,更應關心他(她)們的內心情感,甚至要用“替代”的方式來體驗他(她)們的情感空間。只有充分了解,甚至使掌握了她(她)們的內心體驗,才能更好地從他們的實際出發,對他(她)們進行教育和引導。其次,要從幼兒的心理引導入手:1、有明確的學習任務我們必須讓每個幼兒知道要學習各方面的知識、掌握各種能力才能讓自己變得聰明、能干,長大后做一個有用的人。2、有平和的學習心態我會和妞妞進行談話,讓她了解在學習中、生活中,她不可能樣樣都做得最棒,肯定有比她優秀的人。希望她在認真學習的同時,也能看到其他人身上的優點,向他人學習。三、即時幫助我對妞妞說:“你是個很聰明、能干的孩子,老師相信你一定會學會折紙的”。在她慢慢停止哭泣后,我開始手把手的教她學折。在我們共同的努力下,一只小船出現了??粗〈ゆわ@得很高興,看來只要多進行“一對一”式的教育使能夠幫助妞妞樹立折紙的信心的。為了讓妞妞能有更多的學習、聯系機會,我送了一本折紙書給她,讓她回家請媽媽教她折紙,相信以后會和其他小朋友折地一樣好。下午紙工活動結束后,我請帶班老師在全班孩子們面前表揚了妞妞,使妞妞能感受到成功感,從而慢慢地喜歡上折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