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光互補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設計方案.doc
《農光互補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設計方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農光互補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設計方案.doc(33頁珍藏版)》請在得力文庫 - 分享文檔賺錢的網站上搜索。
1、農光互補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設計方案1.1 光伏發電簡介光伏發電是利用半導體界面的光生伏特效應而將光能直接轉變為電能的一種技術。這種技術的關鍵元件是太陽能電池。太陽能電池經過串聯后進行封裝保護可形成大面積的太陽電池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發電裝置。1.1.1 光伏效應如果光線照射在太陽能電池上并且光在界面層被吸收,具有足夠能量的光子能夠在P型硅和N型硅中將電子從共價鍵中激發,以致產生電子空穴對。界面層附近的電子和空穴在復合之前,將通過空間電荷的電場作用被相互分離。電子向帶正電的N區和空穴向帶負電的P區運動。通過界面層的電荷分離,將在P區和N區之間產生一個向外的
2、可測試的電壓。此時可在硅片的兩邊加上電極并接入電壓表。對晶體硅太陽能電池來說,開路電壓的典型數值為0.50.6V。通過光照在界面層產生的電子空穴對越多,電流越大。界面層吸收的光能越多,界面層即電池面積越大,在太陽能電池中形成的電流也越大。1.1.2 基本原理太陽光照在半導體p-n結上,形成新的空穴-電子對,在p-n結電場的作用下,空穴由n區流向p區,電子由p區流向n區,接通電路后就形成電流。這就是光電效應太陽能電池的工作原理。(1)太陽能發電方式太陽能發電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光熱電轉換方式,另一種是光電直接轉換方式。(2)光熱電轉換方式通過利用太陽輻射產生的熱能發電,一般是由太陽能集熱器將所吸收
3、的熱能轉換成工質的蒸氣,再驅動汽輪機發電。前一個過程是光熱轉換過程;后一個過程是熱電轉換過程,與普通的火力發電一樣.太陽能熱發電的缺點是效率很低而成本很高,估計它的投資至少要比普通火電站貴510倍。(3)光電直接轉換方式該方式是利用光電效應,將太陽輻射能直接轉換成電能,光電轉換的基本裝置就是太陽能電池。太陽能電池是一種由于光生伏特效應而將太陽光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器件,是一個半導體光電二極管,當太陽光照到光電二極管上時,光電二極管就會把太陽的光能變成電能,產生電流。當許多個電池串聯或并聯起來就可以成為有比較大的輸出功率的太陽能電池方陣了。太陽能電池是一種大有前途的新型電源,具有永久性、清潔性和靈
4、活性三大優點.太陽能電池壽命長,只要太陽存在,太陽能電池就可以一次投資而長期使用;與火力發電、核能發電相比,更加環保且效率更高,是可再生能源。1.1.3 技術優勢與常用的發電系統相比,太陽能光伏發電的優點主要體現在:太陽能發電被稱為最理想的新能源。無枯竭危險;安全可靠,無噪聲,無污染排放外,絕對干凈(無公害);不受資源分布地域的限制,可利用建筑屋面的優勢;無需消耗燃料和架設輸電線路即可就地發電供電;能源質量高;使用者從感情上容易接受;建設周期短,獲取能源花費的時間短。1.1.4 光伏發電系統簡介光伏組件光伏組件種類有很多,如“單晶硅”,“多晶硅”,“非晶硅”等。選擇的原則可參照供貨商的價格、產
5、品供貨情況、保障、效率等。當前商業應用的太陽能電池分為晶硅電池和薄膜電池。晶硅電池分為單晶硅和多晶硅電池,目前商業應用的光電轉換效率為單晶硅16-17%,多晶硅15-16%。在光伏電池組件生產方面我國2007年已成為第三大光伏電池組件生產國,生產的組件主要出口到歐美等發達國家。2008年我國已能規?;a硅原料,使得硅原料價格大幅下滑,由最高價500美元/kg降到當前的70-80美元/kg,并還有繼續下降的空間,從而使晶硅電池組件的價格形成了大幅下滑的局面。當前國際上已建成的大型光伏并網電站基本上采用晶硅電池。薄膜電池分為硅基薄膜電池、CdTe電池和CIGS電池。當前商業應用的薄膜電池轉化效率
6、較低,硅基薄膜電池為5-8%,CdTe電池為11%,CIGS電池為10%。硅基薄膜電池商業化生產技術較為成熟,并已在國內形成產能;CdTe和CIGS電池在國內還沒有形成商業化生產。由于薄膜電池的特有結構,在光伏建筑一體化方面,有很大的應用優勢。通過多方面的調研,目前在兆瓦級光伏電站中應用較多的是晶硅太陽能電池和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單晶硅太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相對較高,但價格相對較高。多晶硅太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一般,但是材料制造簡便,節約電耗,總的生產成本較低。非晶硅薄膜太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相對較低,但它成本低,重量輕,應用更為方便。(2)光伏系統方陣支架光伏系統方陣支架的類型有簡單的固定支架和
7、復雜跟蹤系統。跟蹤系統是一種支撐光伏方陣的裝置,它精確地移動以使太陽入射光線射到方陣表面上的入射角最小,以使太陽入射輻射(即收集到的太陽能)最大。光伏跟蹤器可分為如下類型:單軸跟蹤器、方位角跟蹤器、雙軸跟蹤器,不同跟蹤系統在當地條件下對發電量(與固定支架相比)的影響不同,雙軸跟蹤器能使方陣能量輸出提高約29,單軸跟蹤器能使方陣能量輸出提高25,方位角跟蹤器能使方陣能量輸出提高21。但系統成本將明顯增加(雙軸跟蹤器單軸跟蹤器方位跟蹤器),但就其性價比來說,太陽能跟蹤的方陣其性價比要優于固定的方陣,但跟蹤系統的運行成本會明顯高于固定系統。(3)逆變器并網逆變器具有最大功率跟蹤功能,該設備用來把光伏
8、方陣連接到系統的部分。最大功率跟蹤器(MPPT)是一種電子設備,無論負載阻抗變化還是由溫度或太陽輻射引起的工作條件的變化,都能使方陣工作在輸出功率最大的狀態,實現方陣的最佳工作效率。(4)升壓變壓器目前小容量配電變壓器的鐵芯材料常用有普通硅鋼片和非晶合金材料兩種。非晶合金主要以鐵、鎳、鉆、略、錳等金屬為合金基礎,加入少量的硼、碳、硅、磷等元素,因此具有鐵磁性良好、機械強度高、耐蝕性能好、制作工藝簡單、成材率高等特點。非晶合金材料的金屬原子排列呈無序非晶狀態,它的去磁與被磁化過程極易完成,較硅鋼材料鐵芯損耗降低,達到高效節能效果。用于油浸變壓器可減排CO、SO、NOx等有害氣體,被稱為21世紀的
9、“綠色材料”。變壓器的空載損耗主要由渦流損耗和磁滯損耗組成,渦流損耗與鐵芯材料厚度成正比,與電阻率成反比,磁滯損耗與磁滯回路所包絡的面積成正比。非晶合金帶材的厚度僅為27m,是冷軋硅鋼片的1/11左右,電阻率是冷軋硅鋼片的3倍左右,因此,由非晶合金制成的鐵芯,它的渦流損耗比冷扎硅鋼片制成的鐵芯要小很多。另外,非晶合金的矯頑力遠小于4A/m,是冷軋硅鋼片的1/7左右,非晶合金的磁滯回線所包絡的面積遠遠小于冷軋鋼片,因此非晶合金的磁滯損耗比冷軋硅鋼片的小很多,其鐵芯損耗非常低,非晶合金鐵芯變壓器比傳統硅鋼片鐵芯變壓器的空載損耗低60%左右,是目前非常理想的低損耗節能變壓器。此外,非晶合金變壓器由于
10、損耗低、發熱少、溫升低,故運行性能非常穩定。1.2 光伏組件選擇1.2.1 光伏種類及性質目前常規使用的太陽電池主要有:晶體硅太陽電池、銅銦硒薄膜、太陽電池、碲化鎘薄膜太陽電池、非晶硅太陽電池等。下面分別對這幾種太陽電池進行簡單介紹。(1)晶體硅太陽電池晶體硅太陽能電池是目前最成熟、最穩定、最可靠、應用最廣的太陽能電池,主要包括單晶硅和多晶硅電池,在價格方面,目前單晶硅組件要高于多晶硅組件,效率15%20%,在轉換效率方面,單晶硅組件要高于多晶硅組件約2個百分點(參考無錫尚德提供數據)。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的生產工藝與單晶硅基本相同,使用了多晶硅鑄錠工藝取代單晶硅硅棒生長工藝,成本低廉,工業規模生
11、產的轉換效率為 14%19%左右,略低于單晶硅電池的水平。和單晶硅電池相比,多晶硅電池雖然效率有所降低,但是節約能源,節省硅原料,達到工藝成本和效率的平衡。(2)化合物(銅銦硒和碲化鎘)薄膜太陽電池化合物薄膜電池的成本較晶體硅太陽電池低,且沒有效率衰減問題。銅銦硒和碲化鎘薄膜電池是目前較受關注的薄膜電池。碲化鎘是一種化合物半導體,其帶隙最適合于光電能量轉換。以為碲化鎘為直接帶隙材料,用這種半導體做成的太陽電池有很高的理論轉換效率。碲化鎘的光吸收系數很大,對于標準AM0太陽光譜,10微米厚的碲化鎘薄膜幾乎吸收100的入射光能。碲化鎘薄膜太陽電池的制造成本低,是應用前景最好的新型太陽電池,但是有毒
12、元素Cd對環境的污染及對操作人員健康的危害是不容忽視的。不能在獲取清潔能源的同時,對人體和人類生存環境造成新的危害。銅銦硒(CuInSe2)薄膜是一種-族化合物半導體,銅銦硒薄膜太陽電池屬于技術集成度很高的化合物半導體光伏器件,由在玻璃或廉價的襯底上沉積多層薄膜而構成。銅銦硒薄膜電池具有以下特點:光電轉換效率高,成本低,性能穩定,抗輻射能力強。目前,銅銦硒太陽電池實現產業化的主要障礙在于吸收層銅銦硒薄膜材料對結構缺陷過于敏感,使高效率電池的成品率偏低。這種電池的原材料銦是較稀有的金屬,對這種電池的大規模生產會產生很大的制約。(3)非晶硅太陽電池非晶硅太陽能電池在轉換效率方面略遜于晶體硅太陽能電
13、池,非晶硅太陽能電池效率已達14.6%,目前面積大于1平方米,光電轉換接近9%的非晶硅太陽能組件已研制出來。非晶硅太陽電池組件成本較其他太陽電池組件低,弱光下電特性較好,但會存在一定的效率衰減。非晶硅太陽能電池效率的自然衰減率與電池的材料、工藝和結構有關,呈現指數型衰減,第一年效率約衰減10%20%不等,以后的衰減逐年減少。1.2.2 晶體硅與薄膜太陽電池組件對比分析根據目前太陽電池的工程數據對晶體硅和薄膜太陽電池組件的分析如下:(一)組件轉換效率和占地面積目前,國內主流廠家晶體硅太陽電池組件轉換效率的為15%16%,而薄膜太陽電池組件的工程采用數據為8%10%。由于組件轉換效率差距,薄膜太陽
14、電池組件的占地面積接近于晶體硅太陽電池組件的兩倍。因此對于土地資源相對缺乏的地區,選用轉換效率高、占地少的晶體硅太陽電池組件更為合理。(二)發電成本目前晶體硅市場迎來了一個高速擴張期,多晶硅產能釋放、行業瓶頸突破、薄片化技術推動成本下降,轉換效率穩步提升,晶硅電池強勢保持著其主導地位,薄膜電池失去了過去的價格優勢,一些光伏大企業(如美國應用材料、Signet、Solyndra、日本三洋等)紛紛調整其薄膜電池計劃,減少或暫停薄膜電池生產。目前,晶體硅電池組件的價格將接近薄膜太陽電池組件的價格。由于薄膜太陽電池組件轉換效率低導致用地成本、電纜成本、方陣支架及基礎成本、方陣人工安裝成本總體將比晶體硅
15、太陽電池組件增加約1.2元/W。綜合組件價格及其他工程投資工程投資因素,晶體硅太陽組件的發電成本低于薄膜太陽電池組件。這是目前晶體硅太陽組件廣泛運用于大型光伏電站建設的主要原因之一。(三)系統發電量及使用壽命由于薄膜太陽組件有較好的弱光發電優勢,同功率發電容量的太陽電池組件,經過工程測試,薄膜太陽組件的系統發電量比晶體硅太陽組件約高10%,但增加的發電量不足以抵消其發電成本的增加。1.2.3 太陽電池組件選型結論對于大型光伏電站來說,太陽能光伏組件要求具備優良的耐候性,能在室外嚴酷的環境條件下長期穩定可靠的運行,同時具有較高的光電轉換效率和性價比。據了解,場址歷史上未出現過沙塵暴等惡劣天氣,對
16、于晶體硅和非晶硅薄膜組件來說,均能滿足場址環境條件對光伏組件耐侯性和封裝性的要求。場址內空氣質量好,非晶硅薄膜組件的弱光性優勢不明顯。此外,場址所在地區長期高溫,晶體硅光伏組件在高溫下轉換效率降低的劣勢將不明顯。根據分析計算,采用越大功率組件系統效率越高,且大功率組件安裝快速、便捷;減少了設備的安裝時間;減少了設備的安裝材料;同時也減少了系統連線,降低線損。但是,大功率組件的面積相應有所增加,另外再考慮市場供求關系,大功率組件一般都出口到國外。太陽電池組件的原材料制造技術受到國外的制約,在目前硅材料短缺的情況下,由于本項目規模大,項目太陽電池組件的選型應該優先考慮國內多數廠家能夠生產的電池組件
17、,以滿足項目工程需要,保證項目工期的順利進行。晶體硅太陽電池在我國的生產能力和產品質量以及生產技術均可以達到國際先進標準,國內廠家生產的晶體硅太陽電池組件足夠滿足本項目20MWp晶體硅太陽電池組件的需要。目前國內廠家生產的晶體硅太陽電池組件峰值功率一般為幾十到幾百峰瓦??紤]到市場供求關系,本報告中20MWp晶體硅太陽電池組件選用國產250Wp多晶硅太陽能組件。表5-1 擬選國產太陽電池組件主要性能參數名稱單位性能參數最大功率WpW250開路電壓VocV37.7工作電壓VmpV30.3短路電流IscA8.69工作電流ImpA8.27電壓溫度系數%/-0.33電流溫度系數%/0.06工作溫度范圍-
18、4085NOCT452組件尺寸mm164099240重量kg201.3 光伏陣列的運行方式設計1.3.1 光伏陣列的運行方式選擇(1)電池陣列的運行方式分類在光伏發電系統的設計中,光伏組件陣列的運行方式對發電系統接收到的太陽總輻射量有很大的影響,從而影響到光伏發電系統的發電能力。光伏組件的運行方式有固定式、傾角季度調節式和自動跟蹤式三種型式。其中自動跟蹤式包括單軸跟蹤式和雙軸跟蹤式。單軸跟蹤式(即水平單軸跟蹤、斜單軸跟蹤)只有一個旋轉自由度即每日從東往西跟蹤太陽的軌跡;雙軸跟蹤式(全跟蹤)具有兩個旋轉自由度,可以通過適時改變方位角和傾角,來跟蹤太陽軌跡。如下圖5-1。圖5-1 太陽能電池組件支
19、架類型(2)電池陣列的運行方式的比較對于自動跟蹤式系統,其傾斜面上能最大程度的接收太陽總輻射量,從而增加了發電量。經初步計算,若采用水平單軸跟蹤方式,系統理論發電量(指跟蹤系統自日出開始至日落結束均沒有任何遮擋的理想情況下)可提高15%20%;若采用斜單軸跟蹤方式,系統理論發電量可提高25%30%;若采用雙軸跟蹤方式,系統理論發電量可提高30%35%。然而系統實際工作效率往往小于理論值,其原因有很多,例如:太陽電池組件間的相互投射陰影,跟蹤支架運行難于同步等。雙軸跟蹤式投資遠高于單軸系統,并且占地面積比較大。根據已建工程調研數據,安裝晶硅類電池組件,若采用水平單軸跟蹤方式,系統實際發電量可提高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互補 分布式 發電 項目 太陽能 系統 設計方案
